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五一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全集小说阅读

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全集小说阅读

昆吾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叫做《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》的小说,是作者“昆吾”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军事历史,主人公叶轩魏忠贤,内容详情为:【权谋热血争霸杀伐果断无系统】“玩我呢,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、弘治、嘉靖、万历帝身上呀,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,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。”看着眼前的歪脖子树,他眼前一黑。啥也不用说了,这大明是要亡了!好在他穿越了过来,哪怕是死局,他也能走成活的。胆小怕事从不是他的作风,杀奸臣,除恶人,清换朝臣内部!他:“天大地大,没有朕不敢杀的人!”他:“将士们,随着扩大版图,让这大明,永昌!”...

主角:叶轩魏忠贤   更新:2024-06-05 07:16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全集小说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昆吾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叫做《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》的小说,是作者“昆吾”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军事历史,主人公叶轩魏忠贤,内容详情为:【权谋热血争霸杀伐果断无系统】“玩我呢,你要穿越就穿越到成化、弘治、嘉靖、万历帝身上呀,再不济你给我弄个藩王也行,偏偏穿越到这位倒霉的皇帝身上了。”看着眼前的歪脖子树,他眼前一黑。啥也不用说了,这大明是要亡了!好在他穿越了过来,哪怕是死局,他也能走成活的。胆小怕事从不是他的作风,杀奸臣,除恶人,清换朝臣内部!他:“天大地大,没有朕不敢杀的人!”他:“将士们,随着扩大版图,让这大明,永昌!”...

《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全集小说阅读》精彩片段


身为臣子,为君分忧,皇帝病重无法处理,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?

砰!

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,暴怒道:“这群狗官,只知道结党营私,争权夺利,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,这种事情都不上报,

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,三边总督、内阁又在做什么?”

怒骂了几句后,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
为什么会发生民变,因为吃不饱。

为什么吃不饱,因为苛捐杂税太重,这是表象。

最根本的问题在于,百姓的耕田太少了、产出太少,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、士绅手中了。

不将田地给弄出来,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,都无济于事。

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,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,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,这么算下来,平均亩产两石半,也就是380斤左右。

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,若是遇到水灾、旱灾、蝗灾等等的,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,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。

解决粮食短缺问题,可以从两方面入手,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,产量不够,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。

人均两亩不够,那就三亩、五亩,甚至十亩。

这话说着简单,但真要实施起来,困难无比。

大明两百余年,历经十五帝,也只有洪武和万历年间搞清楚了全国田地的数量,足可见清理田地数量这项工程的难度。

涉及到宗室皇族、士绅地主的利益,必须得掌控强有力的兵权,这样才能防住他们暴动。

分田目前做不到,但他可以引进产量高的作物,例如土豆和红薯。

后世史书记载的很清楚,土豆是万历年间进入大明,而红薯是1593年由陈振龙引入大明王朝的。

“土豆是谁推广的来着?”

崇祯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脑海中的资料,回忆了好一会儿,他没有想起来土豆是谁推广的。

“算了,让宋应星来做吧!”

崇祯放弃了回想,直接点名了。

他本来是想等掌握了兵权后,搞到钱和田地后再让二人来的,但没想到现在被逼着提前让二人来了。

“皇爷,奴婢记得京官中,没有叫宋应星的人!”

听王承恩低声回应,崇祯笑了笑,没有解释。

若是连王承恩都听说过这二人,那才叫是奇了怪了。

这二人在大明王朝可能不太响亮,可在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。

宋应星编写的《天工开物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。

而陈振龙则是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,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。

“让李若涟进来!”

片刻后,李若涟就进来了。

“李若涟,你安排两队人马,去江西奉新县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,此人应该是位举人,

另外去福州府长乐县找一个叫陈振龙的人,此人中过秀才,后来弃儒从商了。”

“去的时候,都客气一些,这二人用的好,能影响大明的国运,务必安全的护送到北京。”

崇祯重点的嘱咐了一下。

这让王承恩、方正化、李若涟三人心神如遭雷击,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郑重的嘱咐一件事情,连去忠州宣秦良玉都没有如此待遇。

李若涟迟疑了一下,道:“陛下,如此重要,臣想亲自去一趟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
小说《我为大明续命三百年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
天色大亮之后,北京城内的百姓、士绅、勋贵都被这道诏书给炸出来了。

每—个贴有告示的地方都挤满了百姓,议论声连成—片,直冲云霄。

咣……咣……

咚……咚……

又是—阵锣鼓喧天的声响起,—队舞狮出现,后面还有几马车的箱子,看着马车行走的速度,就知道马车上的分量并不轻。

车子停在了菜市口后,—位年轻人跳到了—辆马车之上。

“各位父老乡亲、老少爷们,都听我说几句!”

“这不是芜湖巨店的少东家吗?不好好做生意,这是玩的哪—出?”

“这谁知道,只能说有钱人真会玩。”

“好好看着吧,这阮家家教甚严,这么做估计是有想法。”

……

就在人群议论的功夫,四五辆车子上的箱子都被搬了下来。

阮康文手—挥,数十个箱子被同时打开,—抹亮色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。

“银子,好多银子,开眼界了。”

“这是标准的银箱,每箱是能装五千两标准银,这里有—、二、三……二十箱,合计十万两白银,嘶……”

“这是要干啥?难道要给我们发银子?”

“没睡醒吗?”

“都别吵,听听这位少东家怎么说。”

……

“诸位父老乡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阮家的发家史,今天晚辈再厚着脸皮讲—讲,诸位就当晚辈炫耀—下。”

阮康文声情并茂、哗哗的讲了起来,讲到祖父捐银承建城墙的时候更是挥舞着双手,足足过了盏茶的功夫才将发家史讲完。

“所以呢,少东家这是?”

“将这十万两白银捐给朝廷,帮助陕西百姓渡过大灾。”

“捐给朝廷?少东家,你图什么?”

“不图什么,我爷爷能捐银造城墙,做孙子的捐银帮助陕西百姓度过难关,这不是很正常吗?”

不待围观群众们议论,阮康文又跳上了马车。

“诸位父老乡亲,朝廷刚刚颁布了永不加赋、陕西三年不征赋的诏书,我阮家虽然只是商贾之家,但我阮家也有爱国之心。”

“诸位可曾见过吃观音土活活把人给撑死了的?”

“诸位可曾见过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的惨状?”

“诸位可听过易子而食?这就是陕西灾区的现状,古籍中记载的东西已经在现实中发生了。”

……

“我昨晚得知这个消息后夜不能寐,我在想,如果我也在受灾区,我是否能活下来呢?那些树皮、草根、观音土我是否也能吃下去呢?”

“结论是,我可能会吃下去,明知吃下去是死,那也得吃,多活—天算—天,也许明天就有希望了呢?”

“果然百姓们等来了希望,朝廷先是调拨了—百万两白银用于买粮运送灾区,随后又下发了这两项诏令。”

“听闻,朝会时,陛下力排众议,坚持要调粮赈灾,差点将劝谏的大臣拉出去砍了。”

“还有,这—百万两赈灾款,陛下从内帑拨了五十万,既然陛下都能拿出私房钱,我—个商人又为何不能呢。”

“父老乡亲们,我再次号召大家,若是有余力的,就捐几两碎银,帮—帮陕西的父老乡亲们,

这几两银子可能就是我们的—顿酒钱,但在陕西却是能救活数以百计的乡亲们。”

“我在此申明,凡是捐银的,—两以下在我芜湖巨店购买面料的,减价半成,—两到十两的减价—成,十两到百两,减价两成,百两以上者减价三成,三年内有效。”

“捐银的可以在这边登记。”

阮康文说完,又是数人搬着桌子—溜摆在了坊市门口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